Esther Chu:帶亞仔去街市買餸很潮
發布時間: 2016/02/25 13:3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9
好友曾經出書「約阿媽飲茶很潮!」,內容關於幾代之間的關係,朋友把她的獨有見地,將「飲茶」這差不多每一個中國人子女都會做的例行家事,重新詮釋,成為令人珍惜的美好家庭生活哲學。
至於「潮」,就是不隨波逐流,締造文化的獨特新鋭思維,。如果我們不交「行貨」,改變思想,重新看待「約亞媽飲茶」這件事,不看手機不打機,兩代好好溝通,飲茶也可以變得很「潮」!
帶亞仔去街市買餸也是一樣罷了!
我屬「衝鋒陷陣型」媽媽,每逢和兒子去街市,總為要預備兩三天的飯餸而橫掃每一個檔口,雙手經常「唔得閒」,拿着左一袋右一袋的餸菜,小兒必會蹦蹦跳地緊隨。
每一次到街市,兒子都相當好奇,像是他的小型遊樂場。他最愛看活雞,亦十分喜歡魚檔內的新鮮魚蝦蟹,小兒總會臉貼水缸,觀察游水海鮮動態,就如到了海洋公園的海洋館一樣。
攤販的阿叔阿姐,經常對兒子讚不絕口:「細佬咁乖,幫阿媽買餸,抵錫!」
對我亦然:「媽咪好叻喎!可以帶埋個仔買餸!」
彷彿我做了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,其實只不過帶亞仔去街市買餸,原來已變成好「潮」了!
也難怪攤販有這樣的看法,因為現在很少父母帶子女到街市了。他們除了要上班以外,普遍認為街市又濕又污糟,又怕地滑,孩子容易滑倒,有些全職媽媽覺得在家湊仔已經很辛苦,帶他們去街市更加百上加斤,很難應付,並且拖慢買餸速度,非常麻煩。
父母寧願付錢,讓孩子去遊戲室或Play Group,玩買餸煮飯仔,而不考慮給子女親身體驗零消費的真正生活。
所以,漸漸地,帶兒女去街市買餸和家庭生活脫軌,並且已經成為某些幼稚園帶小朋友參觀的生活技能課程了。
難怪香港有「小孩從沒見過未搣開過的橙」的笑話了!
小時候,經常跟著照顧我的嫲嫲去街市。當年多是帶著孩子的父母去買餸,攤販和這些家庭相當熟絡,充滿鄰里感情。我家樓下有菜檔和肉檔,上了小學後,我已懂得幫手落街買十蚊豬肉,又或斬廿蚊义燒,買餸就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份,是十分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並且,能夠分擔家事,是一種成長的象徵,為自己增添不少自信,我也希望傳留給兒子們這樣的重要生命價值。
最近看了一個相當有趣的電視節目「腦力大作戰」(Brain Games),明白多了腦部的運作。原來,當大腦收到需要做決定的任務時,就會本能地不斷進行比較,找岀能説服自己的理由,來支持所相信的價值,縱使那些理由是不合邏輯或不理性。
這也能解釋,父母不能單獨帶孩子出外的原因。很多家庭都嘗試用不少理由去說服自己,這是不可能的任務,大多數原因都是來自恐懼:怕麻煩、怕孩子不受控、怕自己應付不來、總知就是怕、怕、怕!把感覺到會發生的事情當作不移的事實。
當然,帶着活潑又好奇的豆丁去街市,必定不及自己「單拖」行動來得快捷和瀟灑,更總會遇到很多不方便的情況,例如小朋友忽然要上廁所,又或情緒到大發脾氣。這些常見的事情,總會阻止完美派父母單獨帶孩子外出,因為恐怕情況控制不了,就會相當沮喪,又怕把怨氣遷怒在孩子身上。
不過,換過角度看,這些情況其實是磨練當父母的伎倆,如果我們願意嘗試,經常訓練自己,恐懼的情況雖然會發生,不過熟能生巧,很快便會應付自如。
很多人會羨慕外國的媽媽,可以單獨帶着幾個孩子,買餸煮飯做家務「一腳踢」!其實,這些家庭的父母通常住在相隔很遠的另一個城市,很難找他們幫手照顧小朋友,並且,只有相當富裕的家庭才能請傭工,他們的家事不可以假手于人,所以並沒有很多選擇,反而能使他們成為更加得心應手的父母。
不似香港,很多家庭可以請工人姐姐、陪月、甚至祖父母及親戚來幫忙。然而,卻令大多數父母認為自己應付不來,選擇相信自己的恐懼。
有些更極端的例子,就是父母不願意對方單獨帶孩子外出,原因就是不放心,通常男方怕太太辛苦,應付不了,回家後會叫苦連天,更要他的安撫。女方則怕丈夫大意,孩子會走失、跌損手腳,或吃很多媽媽不允許的垃圾食物,最後要太太收拾殘局。
這些本是父母的基本技能,卻因恐懼而作出的決定,迫使大腦編出種種極不合理性邏輯的原因,阻止正常的家庭運作。
今日孩子過的生活巳經十分離地了。所以,才會古老當時興,帶亞仔去街市買餸變得很潮。我但願這真的能成為潮流,喚醒更多不相信自己的爸媽,磨練出當父母應有的好武功!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Esther Chu